很多人,比如唇颤音,今天弹高音,感觉不错。这种高度似乎很容易演奏。快速记录下来,问老师怎么样。老师说很好,很开心,就不练了。明天练习一个唇颤音,发现哔的一声顺滑愉快,或者哔的一声总有错,那就记录下来,问老师,这怎么可能没有错,喉咙怎么可能上不去等等。其实很多时候,只是你练习的不够,重复的不够。只是每次经历了,发现不对劲,就问老师,希望老师的话能让你顿悟,然后就能做到。
也就是说,很多人只是在思考、尝试,并没有真的完全投入其中,反复练习。
声乐练习的关键在于重复。正如开始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,我们正在努力改变声带和本能的习惯。这不是通过体验和感受就能达到的,而是在这一段声乐练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声中,反复练习几十遍、几百遍。然后,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锻炼,我们的肌肉可以形成记忆、习惯和本能。
哼声的同时,应起到声音共鸣位置的桥梁作用,即能直接向上到达面罩和头部声音位置,向下穿透口咽腔、下咽腔和胸腔共鸣,从而建立整体共鸣的状态。我们要明确,哼唱之后追求的不仅仅是上谐振腔的单腔共振。
只要坚持下去,就能准确识别和调整——。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影响哼唱的位置和音色。换句话说,——,无论你如何交替开合嘴巴,疯狂地摇动下巴或津津有味地咀嚼食物,它都不会改变哼唱的位置和音质。
咨询服务热线:
150-0238-8331
扫一扫关注我们